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李建军主讲思政第一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3 点击量: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过去5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新时代10 年的伟大变革,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9月28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李建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教学中心为金融学专业学生讲授了主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政第一课。

课堂上,李建军重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围绕“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授课。课堂以一首韵味深远的歌曲——《江山》拉开序幕,在动人的音乐声中,李建军深情的讲述歌曲描绘的时代背景,“我们共产党打天下坐江山,为了谁?依靠谁?”“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在这当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一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发扬与创新,是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就。群众史观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有着系统的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和群众路线的发扬光大,是新时代的人民观。李建军特别指出,为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她以广东省委形成的“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为例,生动阐释“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逻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李建军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江山”这个词本身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形成的历史逻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深刻揭示了人民与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充分说明我国国体政体的人民性,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她指出:“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对我们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在应对世纪疫情的过程中,各国采取了的不同理念和措施,谁真正是为了人民?客观事实使这个答案不言而喻。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谁?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依靠谁呢?依靠人民群众!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政治立场。只要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逻辑: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李建军从百年党史的四个阶段,以史实来论证党依靠人民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她以冀南银行“培养抗战经济的摇篮”与“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红色金融故事,“淮海战役”中支前群众推动战役的伟大胜利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党依靠人民,克服内忧外患,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对建立新中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她引入了“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等事例。对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她引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创作背景、深圳《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等案例讲解了党如何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李建军重点讲述党依靠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李建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激发了人民主体的创造伟力!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党依靠人民,党领导人民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正确应对世纪疫情和各种风险挑战,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迈进、阔步向前。

最后,李建军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更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斯义]


校址: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邮编:51052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27号   粤ICP备05008840号